個人簡介:張先貴,男,1963年11月出生,灣沚區陶辛鎮三太村仁灣組村民,中共黨員。
事跡簡介:在灣沚區陶辛鎮三太村,一個感人至深的夫妻恩愛故事廣為傳頌。已近花甲之年的張先貴,日日夜夜無微不至地照顧身患尿毒癥的妻子俞喜紅,十年來,居住農村的張先貴按時將妻子送到蕪湖市二院接受透析治療1560余次,風雨無阻。這幾年,很多與妻子同樣病情的病患因為救治不及時,先后離去,而張先貴以一顆執著和堅定的心,多次把妻子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。然而,命運沒有放過這個磨難重重的男人,2021年,兒子被查出鼻咽癌局部晚期。面對身患絕癥的妻兒,張先貴依然樂觀、為愛堅守。
“這個病耽擱不得,不按時透析,中斷一次人就危險?!泵恐芤?、三、五是罹患尿毒癥的妻子做透析的日子,早上五點,張先貴起床為妻子洗漱穿戴,帶上血紅素透析液,匆忙趕上到市二院的第一趟公交車,再換乘16路,抵達市二院安頓好妻子坐上透析的機器后,口袋里的饅頭早已冷透。就著醫院接的開水簡單吃個早飯。四小時后,當護士把針管拔出,張先貴迅速遞上兩根止血的粘性繃帶,幾分鐘休息后,他扶起妻子,幫她穿好衣物,一邊給妻子遞上熱騰騰的包子,一邊蹲下身幫她穿好鞋,拿好藥,推著妻子下樓。
每周一三五,一周三次,一年約156次,十年。這套動作張先貴早已十分嫻熟。如果要問十年來有什么變化,只能說張先貴推輪椅的腳步變得蹣跚了。大家聽說張先貴對妻子不離不棄的事跡都很震驚,很多人問他這么苦是這么堅持下來的?他的回答很簡單:“只要她活著,再苦再累我都愿意!”他用無盡的愛化解著妻子身體和心靈的痛苦,延續著妻子的生命。
2009年,在田間干活的妻子突然暈倒,細心的張先貴發現妻子下肢有些浮腫,準備送往醫院,妻子卻執意說休息一下就好了。然而厄運卻在不經意間悄悄降臨。不久俞喜紅下肢浮腫情況越來越嚴重,并伴有小便出血。當醫生說由于治療不及時,血肌酐值已達到500umol/L,腎炎已轉為腎衰竭的時候,原本幸福生活的一家人猶如晴天霹靂,陷入了一片慌亂。張先貴更是無數次自責,怪自己當初沒有堅持送醫。
那一段時間,張先貴每天從早忙到晚,外出工作、家里繁重的事務,所有的事情他一肩扛起??粗鹃_朗活潑的妻子在疾病折磨下,沉默寡言,日漸孱弱。想著妻子為這個家操持勞累半輩子,張先貴暗下決心,無論怎么樣,他都要堅持下去。
2011年妻子的病情惡化,從腎衰竭轉為了尿毒癥。從此開啟了漫長而痛苦的透析之路。而妻子為了不拖累家庭,一度從醫院逃出,逃避治療。面對妻子,張先貴強忍痛楚,心疼地安慰妻子:“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兒,我會一直陪你,一定會把你治好的!”
此后的十年里,他傾盡全力,為妻子看病。妻子透析時用的血紅蛋白等藥物,價格高昂,且目前尚未納入醫保。為此,他花光了家中的所有積蓄,借遍了所有的親戚,又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,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,也沒辦法維持妻子的醫療費用。
由于長時間的血液透析,俞喜紅漸漸出現腎性貧血、腎性高血壓、代謝異常、血管鈣化等并發癥,2020年春節,妻子病情再一次惡化,連續三次突發顱內腦出血,雖然都經過及時搶救,在ICU重癥監護室里仍深度昏迷。張先貴不放棄、不拋棄、堅守105天后妻子終于蘇醒;卻因此留下偏癱、失語、精神和智力障礙等后遺癥,徹底失去自理能力,外出透析也只能依靠輪椅。
當村干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,迅速聯動民政部門為俞喜紅辦理了因病致貧型最低生活保障,緩解了燃眉之急。命途多舛 噩耗再次傳來。屋漏偏逢連夜雨,命運再次開起了“玩笑”。2021年,聽到兒子被確診為鼻咽癌局部晚期的消息時,猶如當頭一棒,尤其是聽到醫生說,先要做33次化療,然后做放療。面對妻兒被病痛折磨,面對巨額的醫療費用,面對支離破碎的家,面對命運的不公,這位有淚不輕彈的男人,一直給妻子最堅強依靠的好丈夫,坐在大街上絕望的哭了。那一刻,積壓在心底的痛楚、疲憊、迷茫隨眼淚傾灑而出。
痛哭過后,他明白他是家里唯一的頂梁柱,他不能倒下。一邊鼓勵兒子:“你還年輕,只要積極配合治療,一定會好起來的”。一邊找來妻妹照料臥病在床的妻子,交待好一切后便獨自帶著兒子輾轉上海等地四處求醫。
面對三太村黨委上門走訪慰問時,張先貴很開心,也很難過。他紅著眼睛說道:“我給黨,給國家添了太多的麻煩了。感謝黨和政府,給我們辦理了大病救助,另外每個月補貼生活保障,醫藥費也能報70%,我們負擔小了很多。雖然生活艱辛,我會依然保持樂觀,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,我絕不會放棄為妻兒看病,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?!?/font>
妻子患病十年的真情呵護,張先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男人的責任和擔當,用自己執著的毅力、樸實的行動,譜寫了一曲看似平凡,實則情深似海的生命贊歌。面對兒子的突然患病,他始終堅強、坦然地面對一切,義無反顧地照料妻兒,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