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楊鎮珩瑯山村位于蕪宣交界,銅南宣高速穿境而過,該村依托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,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通過“三抓三促”推動全村的產業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態、組織等融合發展。近年來榮獲“蕪湖市鄉村振興示范村”“蕪湖市農村基層兩應黨組織”“蕪湖市三治融合示范村”“蕪湖市鄉風文明示范村”“安徽省鄉村治理示范村”“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”等多項榮譽稱號。
圖為特色水稻秧苗拋秧現場
抓黨建強效能,促組織振興。以提升“有求必應、一呼百應”的“兩應”黨組織為抓手,線下依托“三會一課”、主題黨日活動等組織生活,線上采取“學習強國”“蕪湖愛黨建”等平臺主動學習,不斷提升黨員綜合素質,確保黨員學習教育常態化。以黨小組為單位成立了12支黨員志愿者隊伍,今年以來參與疫情防控的黨員志愿者53人,參與愛心托管留守兒童活動11人,參與人居環境整治130余人,參與防返貧監測排查23人,農業生產志愿服務12人,充分發揮了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帶動作用。
抓產業增經濟,促強村富民。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,把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作為強村富民的重要抓手。注冊成立了蕪湖珩瑯山村農業專業合作社,一是以萬畝高品質糧油生產為基礎,引導黨員主動參與,群眾積極跟進,全村948個農戶以土地折合價入股。開展統一供種、統一供肥、統一供技術、統一加工銷售的“四統一”服務,發展再生稻、南粳46號特色水稻種植4800畝,邀請全國勞模楊良金開設了六期“農匠”班,培育了一批懂技術、善經營的鄉土人才,還為農戶送來了優質國補復合肥。依托區供銷社等平臺,提升糧食烘干廠儲備能力及托底收購,種植戶較上年每畝增收200余元。二是依托區工商聯、蕪湖溫州民企聯等平臺,以創辦村集體企業為突破,迎來了第一個合作企業--蕪湖海仞密封有限公司,利用閑置舊村部創辦了首個村集體加工企業,首批十余位留守婦女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,每月收入2千至3千元左右。三是以旅游發展為方向。整合村內旅游資源,與蕪湖月上西河旅游和逸景旅游兩個公司達成合作,以閑置土地和資產入股公司,實現保底加分紅收入,村集體經濟年純經營性收入較上年增長50%以上。同時為公司提供人力資源服務,方便村民在家門口上班和增加收入。
抓治理聚人氣,促發展活力。全村130余名黨員率先參與,并邀請鄉賢助力、群眾跟進,成立了33個村莊人居環境整治鄉賢理事會,已為15個自然村安裝300余盞太陽能路燈,33個自然村衛生改廁全覆蓋,村莊環境全面凈化;31個自然村修路3千余米和整治村莊水塘20余畝;11名老黨員志愿者率先參與愛心托管、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,托住留守兒童的安全,贏得兒童家長及廣大群眾的好評;千家基13名黨員成立了1個黨員先鋒之家,為本村莊開展矛盾調解等活動2起,做到小事不出村;23名黨員志愿者積極排查防返貧監測,及時掌握村民生活水平等動態管理,為2名困難群眾送關愛2次,及時消除村莊臟亂差等問題2件;開展為全村兩百余名高齡老人送關愛活動,培育“敬老愛老”的良好風氣,開展道德評選,評選出“最美家庭”1戶,“綠色家庭”1戶,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婦”1戶,定期開展文娛活動比賽2次,對接上級部門開展送戲下鄉活動2次;嚴格“四議兩公開”、黨務、村務公開、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,形成議事有規則、決策有依據的工作機制,構建“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”相結合的“三治融合”鄉村治理體系,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新活力。(吳佩景)
圖為村民文娛活動。